武汉市第三医院官网首页
体检中心(首义)
科室电话:027-68894982

健康科普

Health science
首页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常见内科症状(疾病)健康科普

2016-08-27文章来源:

 

超重与肥胖

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正常人BMI指数为18.5-23.9,当BMI≥24时为超重,BMI≥28时为肥胖;超重与肥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摄入能量与消耗能量之间的能量不平衡造成的,主要是高脂、高能量食品的摄入持续增加和运动减少等。建议在日常饮食中需合理膳食如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类及坚果的食用量,加强体育锻炼,每日参加1小时的有氧运动。

 

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不同日3次测量动脉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不一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如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乏力和易疲劳等。若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严重损伤心、脑、肾等器官并能引发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确诊为高血压患者请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经常监测血压,勿自行停药。平时生活防治注意:(1)禁烟限酒;(2)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3)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体活动;(4)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生活规律化;(5)动态观察血压变化,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尿常规、心电图等。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其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等多种原因。临床上根据发病原因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小于30岁,起病突然,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以及家族史均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冠心病的发作常常与年龄、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有关,临床表现为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可伴有如发热、出汗、惊恐、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冠心病患者应在心内科医师指导下坚持服药,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避免劳累、受凉、过饱、排便困难、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戒烟限酒;低糖低盐低脂饮食,常吃易消化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红薯、芹菜等)。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因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体内尿酸每日的生成量和排泄量大约是相等,生成量方面,三分之一是由食物而来,三分之二是体内自行合成,排泄途径则是三分之一由肠道排出,三分之二从肾脏排泄。上述各种途径只要有任何一方面出问题,就会造成尿酸升高。当血尿酸水平增高到男性>420umol/L,女性>357umol/L是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关系密切,对于没有并发痛风的受检者要时刻提防,一旦发现有关节疼痛现象,应及早诊断治疗。持久的高尿酸,有可能造成尿酸结晶和尿酸盐结晶在肾盂、输尿管或肾小管及肾间质沉积,造成肾损害,引起肾结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劳逸结合,避免饮酒、受凉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饮食方面建议低嘌呤饮食,如米、麦、鲜奶、鸡蛋、蔬菜和水果等,玉米须,薏仁为较好降尿酸食物;少吃动物内脏(肝、肾、骨髓及沙丁鱼、蟹、虾、大肠、香肠)。少饮酒,多饮水,每日饮水在2000ml以上利于尿酸排出,并定期复查尿酸。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引起动脉硬化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脂血症、抽烟。其他诸如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会引起动脉硬化;营养成因主要是高胆固醇和高油脂的过量摄入。动脉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动脉硬化的治疗主要是原发疾病的治疗、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如保持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正常水平,适度锻炼,定期复查随访。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等。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各地由于所测人群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测试方法的差异等因素,所制定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不一。但为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合适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应该根据患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来决定,发生风险越高其血浆胆固醇水平应该越低。如血脂持续增高,或伴有心脑血管病者,或TC>8mmol/LTG>4mmol/LLDL>4mmol/L时请到医院内科诊治;建议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少吃油腻及煎烤类食物,少吃动物内脏等,多食蔬菜水果,节制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定期复查血脂等。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节律不整齐的一种心律失常,可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临床上以生理性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最常见,一般无临床意义,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正常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尤以青年更为常见,常于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可与呼吸的周期有关,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病理性多见于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药物如洋地黄、吗啡、β受体阻滞剂可致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不需要治疗,存在原发病的则对症治疗。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常与血钙代谢异常相关。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通过X线测骨密度可以确诊。一旦确诊骨质疏松,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等;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每半年复查一次骨密度;戒烟、戒酒、戒饮浓茶、浓咖啡。建议食用含钙较多的食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常做载重式的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宜多到户外活动,经常晒太阳。 

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变是指颈椎结构的衰变及机能的衰退,年龄增长,颈椎长期超负荷工作、不恰当的锻炼方式、不正确的用颈姿势以及修复能力降低是引起颈椎退变的重要原因。某些情况下会成为颈椎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基础,是造成颈脊髓、神经根等重要结构损害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椎间盘变性、关节失稳、韧带变性、椎体边缘骨刺形成等。颈椎退变虽不能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来尽量减缓颈椎退变的发展。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伏案工作,一般4060分钟应站起活动10分钟,以免颈项肌肉劳损使颈椎的稳定装置失效,颈椎间盘负荷过大影响其代谢而加速退变。经常以正确的方式锻炼颈项肌肉,如蛙泳、放风筝、颈项肌等长收缩练习等。运动前先进行热身锻炼,避免超负荷的过度活动及运动创伤。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主要是平滑肌增生或腺体扩大和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前列腺增生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已知前列腺增生必须具备有功能的睾丸及年龄增长两个条件。近年来也注意到吸烟、肥胖及酗酒、家族史、人种及地理环境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前列腺增生对尿道及膀胱出口产生压迫,临床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并可能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和血尿等并发症,对男性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40岁以上男性有不同程度增生,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可通过药物控制或手术切除,建议合理饮食、忌烟限酒、适量的运动及性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随访。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可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保泰松、消炎痛等药物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一般无症状者无需治疗,有症状者应至医院消化科进一步诊治,必要时行胃镜检查;饮食应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冷、硬、刺激性食物。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寄生于人体胃和十二指肠的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口-口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亦可通过内镜传播。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等,有时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病程较为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时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一般是通过检查来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碳-13呼气试验检测,阳性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凡是消化性溃疡病人,无论是活动期或愈合期,都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后,必须进行根除治疗;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者、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效差者、需长期抑酸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及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者,也推荐根治。若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没有上述情况且无症状者,仅予追踪观查,不予治疗。